EN

浙大“贴心宝贝”上天啦!

2021-06-22 发布: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阅读次数 : 16

6179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奔向苍茫宇宙,完成飞船与核心舱的对接,3名中国航天员成功入驻天宫空间站。按照计划,3名航天员将在太空轨道上驻留3个月。

在太空长期驻留,确保航天员的健康是载人航天的重要任务。记者从浙江大学了解到,在天和号核心舱内部,搭载着一套由浙大自主设计的专业生理参数检测仪器,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为航天员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叶树明正在进行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护仪样机调试

项目负责人、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副教授叶树明告诉记者,这套系统包含了心电四合一监测、睡眠监护、无创心功能监测等三种仪器以及相应的智能分析软件算法,是整个航天医监子系统中研发难度较高的一块内容。目前仪器已经搭载在天和核心舱,航天员将在入舱后一段时间内应用这套系统开展多种类的健康检测,研究团队还随时处在待命状态。

早在2011年,叶树明团队为主研发的无创心功能监测仪随天宫一号升入太空,首次实现航天员血压和心血管参数的无创连续监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新系统将面向空间站对航天员新型医监医保设备的更高要求,以保障航天员的健康。

心电四合一监护仪初样机

新型心电图仪将医院中现有的常规、动态、抢救和运动四种不同的心电图仪的全部功能集成在一个由电池供电的便携式仪器内,在满足航天对可靠性的高要求前提下,仪器检测性能还优于目前医院现有产品。

“四种心电图仪的每种仪器单独研制并不算很难,但到了太空就对测量精度、抗干扰能力、便携性等有不同维度的技术要求。比如抢救心电模式下,仪器必须在微伏级电信号的精确检测前提下,还要耐受最高几千伏的除颤电压。此前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研制满足全部要求的单一心电图仪。”叶树明说,这就要求团队推翻全部现有技术方案,从底层核心技术开始进行全面创新。经过原理技术验证和仪器样机研制,团队克服了技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完美实现了上天产品的研制。记者在现场看到,包含4种功能的心电图机大小只有十几厘米长宽,亮着红绿色的指示灯,心电电极插口在侧面。

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护仪初样机

航天员的睡眠质量关系到航天员进行重要航天活动的安全性评价。空间站配备的睡眠分析仪要求能够精确检测脑电、眼电、肌电、呼吸、血氧等多种生理参数,通过智能算法科学评价睡眠质量。传统的睡眠监护主要依赖脑电信号进行睡眠分析,而太空中完成脑电检测对航天员工作生活可能产生较大的干扰和不便。课题组设计的便携式睡眠监护仪实现了有脑电睡眠检测分析与无脑电睡眠检测分析两种工作模式。其中无脑电睡眠分期的准确度在国际上首次达到了医疗诊断级睡眠分期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航天员的干扰。

睡眠监测仪初样机

“十年的研制时间看起来很长,实际上航天型号任务对研制的每个阶段都有很高研制时间和质量考核要求,每一点都不容闪失,更不允许计划延后。”航天员生理参数监护系统的一系列技术创新的背后,是叶树明团队十几年如一日的奉献。

浙大二院心电四合一监护仪临床实验现场

“空间站航天型号任务研发充分体现了浙江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的科研实力,也充分体现了浙江大学师生们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奉献精神。”在任务的最后阶段,留给仪器的临床验证只有几个月,“时间紧、工作重、要求高”,团队获得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领导、该院严敏教授及多个科室主任组成的临床团队的支持与帮助。“国家任务要求就是职责使命。”浙大二院团队克服疫情影响,跨春节工作,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保质、保量、保进度”,完成三种仪器5个项目的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数据,顺利通过中国航天员中心的临床考核。有浙大这群严谨可爱的研究人员,今天才能见到这套守护中国航天员生命健康的新型生理参数监护系统。

浙大二院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护仪临床实验现场

据介绍,团队将继续积极参与后续型号任务的研制,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作出贡献。人是要有精神的,始终把家国情怀放在第一位,这便是浙大人奋勇创新的精神力量叶树明感慨说。

(转自公众号“浙江大学”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浙大路38号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周亦卿科技大楼

电话:0571-87951086

邮编:310027

Copyright © 2006-2021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创高软件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000 位访客

XML 地图